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产品认证
专题培训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培训 >> 生产力 >> 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与标准化

发布时间:2015-03-28 点击次数:

        一、什么是标准与标准化
  所谓标准即: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所谓标准化即: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二、标准与标准化的关系
  标准化的对象是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的普遍规律.
  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抽象性;技术性;经济性;连续性,亦称继承性;约束性;政策性.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下面分别作一介绍:
  统一原理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使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简化原理就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形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协调原理就是为了使标准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标准化原理称为最优化原理.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
  2)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3)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人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5)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例如欧盟对我国打火机设置的安全锁限制,就是以消费者对安全的担心为借口进行的.欧盟一口口声声说这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安全,特别是为了保护少年儿童的安全,并列举了一些打火机引起的安全事故,但明眼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显然是欧盟打火机生产商认为来自中国的打火机对他们的利益构成了威胁,所以提出了制定新标准的建议.欧盟则根据本地生产商的建议,要求欧盟标准化委员会制定新标准,徘挤中国的商品.
  6)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上一篇:标准的作用
下一篇:标准也是生产力